【高信百諾】經濟復蘇受阻,市場經歷陣痛期
市場5月全線下跌,資金有大面積撤退跡象。上證指數下跌3.57%,深成指下跌4.80%,滬深300下跌5.72%,創業板指下跌5.65%,上證50指數下跌6.89%,中證500下跌3.10%。港股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下跌7.92%,恒生科技指數大跌7.04%。相比之下,海外市場表現較好,美股納斯達克指數上漲6.47%。日經225指數上漲7.04%,還走出了自89年開始的“失去的三十年”以來的新高。A股如此疲弱,放眼全球,在GDP仍有不錯增速的情況下,實屬罕見,也表明在經濟總量的背后,存在較為嚴重的結構性問題,投資者信心匱乏,而政策面仍無所作為。
經濟復蘇進程實際上已經出現停滯,今年5月以來,我國經濟雖有恢復,但和年初所預期疫情之后的強勁復蘇有相當大的距離。一季度,我國GDP同比增長4.5%,房地產投資下降5.8%,全國商品房銷售下降1.8%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0.6%。更不要說高企不下的青年失業率,根據最新統計數據表明,該數字已經升至20.4%,而出于官方統計數字歷來的真實性表現,實際情況只會更加嚴重。今年高校畢業生再創新高,而最能創造就業機會的私營企業,卻在大幅減少資本開支,甚至出現大面積關停。社會居民消費水平也大幅下滑,同期儲蓄率卻在不斷走高。上述種種都在指向一個問題,即經濟總量的增長并未滲透到民眾經濟條件的改善,相反的,實體經濟領域的制造業,以及占GDP比重超過60%的第三產業,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,居民失去消費及加杠桿的意愿,經濟活力大幅下降,我們似乎正在重復鄰國曾經歷的一切。
國際方面,在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加大的背景下,由于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限制性較弱,通脹水平難以有效回落,因此美債利率仍有進一步上行的可能,從而進一步加劇人民幣匯率的壓力??梢哉f,貶值是國內宏觀預期走弱的結果,并不完全來自于外圍,不能排除匯率貶值同時利率下行的可能,畢竟這是基于國內基本面這一共同邏輯的結果。而匯率和利率之間的連接點是資金外流情況或者說國際收支狀態,目前來看并不樂觀,海外歐美地區復蘇明顯,而國內復蘇進度明顯不及預期,管理層也提出了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的考量,今年和去年的差別就在于,同樣是匯率貶值,當下資金外流壓力要顯著大于2022年,根源同資本市場的疲弱一樣,都來自于信心的潰散。
A股受制于較差的經濟基本面以及不痛不癢的政策,短期難有起色,資金大幅流出加劇了市場筑底的難度。由于官方PMI再度下行,也從現實中倒逼政策出臺,本輪經濟下行力度強,時間久,超出市場預期,庫存去化不暢,需求不足是當前制約宏觀經濟的主要矛盾,內需體現在地產,外需體現在出口,二季度態勢均不樂觀,盡管服務業表現尚可,但獨木難支,低迷的制造業導致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大概率僅有7%以下,對應兩年復合增速僅在3.5%左右,單季度來看,難以滿足全年增速的要求,后續政策加碼勢在必行。雖然市場都在等待觀望中,但從配置角度講,基本面確定性高的品種凸顯出了抗風險能力,部分個股已經有先于大盤確認底部的跡象,關鍵在于,這些優質個股的估值水平反應了極端悲觀假設下的情況,從歷史驗證的角度看,已經具備產生長期回報的配置價值。